校团委

校团委

燕京理工学院“学史力行,情系平武”支农支教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1-07-23 20:25  点击量:

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遍地都是等待发掘的故事。我们往往会出于自身的角度去审视世界,可是我们从未想象过在某个角落,或许隐藏着许多意义非凡的事或人值得我们去发现。当我们真正有机会邂逅这些故事时,会突然发现,它带来的启示是我们最缺少的,最宝贵的财富。


为了更好地贴近当地居民生活,助力当地农业发展,燕京理工学院“学史力行 情系平武”社会实践队成员在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刘小英校长的带领下走访当地农户。他们不仅为农户们带去了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物资,而且还就日常劳作、身体健康、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询问了解。

在谈话中得知,这些农户在当地政府、村民的帮助下能够通过农作物种植、外出务工等方式获取可观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在所有农户家庭的走访中,令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学生苟同学的家。他的家位于高约六七十米的半山腰。在去往苟同学家的路上,我们第一次体会到他每天上学是有多么的困难。一条泥泞陡峭、杂草遍布、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行的山路,是苟同学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地。但是无论风吹还是雨打,他会准时到达教室。
我们的到来使苟同学一家人喜出望外。他们端出热气腾腾的茶膏汤和洗干净的苹果欢迎我们。

两个月之前,他的父亲在工地工作时意外受伤,目前只能通过拐杖辅助运动,生活很是不便。父亲的突然受伤,使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母亲和兄弟两人的身上。母亲现在主要是在家照顾父亲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劳作,哥哥在外打工贴补家用,年龄还小的苟同学还在上学,但他深知家中生活的不易,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这个家庭发挥自己微小的力量。

越深入的交流,我们越被这家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堪比骄阳的热情所炙烤,听完这家人轻描淡写地讲述关于这个家庭经历的不幸,我们的心变得颤颤巍巍,不敢再去过多打听。那个瞬间,我们只是聆听者。但苟同学一家人的眼中依旧闪烁着一抹光,而这抹光,正是支撑着那位风雨无阻坚持每天十几公里山路来学校按时上课、黝黑敦实的孩子的坚定力量。

孩子对这些经历只字不提,或许是因为年少懵懂,或许是因为害怕受到嘲笑。但是他并没有因为条件艰苦而消极对待生活,反而他乐观阳光的心态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朝气与希望,他纯真善良的心灵、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是其他物质条件所不能比及的。


在返校的途中,实践队指导老师王思齐说道:“在某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也许发生过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许有人经历过很多磨难与挫折,但是他们依旧拼尽全力去努力生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所有人值得去学习的。”的确,无论生活在什么条件下,我们都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不惧危难,勇往直前。

因为感触颇深,实践队成员在晚上自发组织了一场心得交流会议。在会议上,志愿者们就当天走访慰问农户发现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及心得体会分享。、


志愿者郑涛同学表示:“当地居民的热情,充分表达了他们对我们大学生志愿者的肯定,这份肯定既是鼓励也是压力。我们肩负着他们的期望,应该尽己所能在短暂的十四天支教里教会孩子们更多的东西,真正做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志愿者姚墨同学说道:“简单的物质条件供应,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想让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出困境,只能借助教育知识的力量。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引导他们纯洁的灵魂奔赴未来。”


在听完支教队员们的感悟发言后,带队老师王思齐总结道:“作为当今社会的新青年一代,你们要勇担重任,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勤俭节约、严守纪律,严格要求自身,努力为国家、社会、人民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责任编辑:

版权所有:燕京理工学院

冀ICP备09049748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085

联系我们

  • 地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迎宾路808号
  • 邮编:065201
  • 联系电话:0316-3380165 传真:0316--3380032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14 14:11:42